以案释法-“高薪”工作可能是陷阱,岗前“培训”可能是套路

发布者:发布时间:2019年07月17日 12:50浏览次数:

 

“高薪”工作可能是陷阱,岗前“培训”可能是套路

关于近期各大学应届毕业学生频繁遭遇“培训贷”的警示

 

近期社会上多发以高薪工作招聘为诱惑,然后要求应聘者参加岗前培训为借口,培训完毕后以各种借口拒绝录用,其实际上是在骗取应聘者“培训费”,最终导致应聘者背负高额贷款的案件。部分高校也已经频繁发现应届或者往届毕业生,甚至大一、大二在校学生,遭遇“培训贷”的案例。

尤其是“以劳动合同为外衣掩盖下的培训贷”骗局,通过种种“套路”的掩盖,具有相当大的迷惑性和隐蔽性,但是危害性很大,同学往往会被贷款(有的是小额贷款公司贷款,有的是手机APP贷款,有的甚至是办理的保理,实质上也是贷款等)22800元或者23800元(或其它数额)所谓的“培训费”,往往会出现一个情况,一个同学被骗,出于对同学的信任,接着其他同学会成批量的被骗,因在层层的“聘用合同”、“实训协议”等种种合同的掩盖下,甚至个别公司在培训期间也会发千、八百元的所谓补助,安排食宿等,具有很强的隐蔽性,以所谓的种种违约责任要挟和吓唬同学,以使绝大多数的同学忍气吞声,默默的承受了“培训费”,如出现逾期还款,则又会遭遇高额的“罚息”或“违约金”处罚等。

总结多起“培训贷”案例,简单总结“培训贷”的基本套路如下:

一、以软件公司或其它名义的公司在各大网络招聘平台发布多种岗位的招聘广告,许诺以5000+,或者高一些或略低一点的工资,以诱惑同学投简历或打电话。

二、面试时向同学灌输公司业绩和项目的美好,公司并不重点考虑面试者的专业、学历等,统统面试合格,随即便可签订“聘用合同”、“试用合同”等,许诺以高工资、高待遇,也有公司会安排食宿,以留住应聘人员。(所谓的合同,里面会有大量的公司可以单方解除合同的条款,例如培训不合格、不符合录用条件等纯主观的标准,此合同里往往会约定劳动者如果违约的话,畸高的违约金。也有公司自称有就业联盟,列出的联盟单位都是知名大企业,实际上并无合作。

三、在签订“聘用合同”的同时或之后,要求签订所谓“实训协议”(与公司签订,或者与第三方培训机构签订)等,要求聘用人员参加第三方岗前培训,培训时间三个月到六个月不等。但会口头承诺培训费会由公司承担或从学员未来工作的奖金里扣除等。

四、应聘人员在以上沟通放松警惕之后,公司或所谓“培训机构”再以资金周转或者岗前培训管理需要等各种借口,要求或诱导以学员的名义办理培训贷款(也有的公司会办理保理,实质上都是贷款)。公司会口头承诺培训费由公司负责还款。多起案例基本都是通过各种名称的手机APP办理。

五、公司或所谓“培训机构”安排所谓的“培训”,培训讲师往往水平不高,讲课的内容也都是初级或者对工作没有实际意义的。甚至在培训后期会教给学员造假简历,甚至可以花钱办假学历等等。

六、培训结束后,要求学员签订严苛的“就业制度”,里面会规定大量的苛刻的条件和规定,稍有不慎,便会被取消“就业资格”,不再安排学员就业;即使安排的就业,往往也是做“讲师助理”或者“人力资源招聘岗”,以帮助公司骗其他新人;或者直接以培训不合格等理由直接拒绝录用等。

七、所办理的贷款,基本都是培训期间需要还款的数额很小或者不需还款,待培训结束公司拒录后,贷款需要按月还款,逾期的话,要承担高额“罚息”或“违约金”。此时公司不再给予还款,因贷款在同学名下,第三方机构会直接向学员追索。此时方发现上当受骗!

 

通过分析大量案例发现:所谓招聘的公司往往跟所谓培训机构的股东存在一致性;第三方贷款机构多数是通过手机APP,这些贷款机构往往是在外省、外地,甚至APP公示的电话都无人接听;公司往往以高额的违约金或者法律责任为要挟,吓唬“学员”不得诉诸法律,同学们往往也因不懂法或怕被报复而息事宁人;电视台及网络上经常出现有关培训贷的报道;近期甚至出现一个新的情况,所谓的“聘用合同”、“实训协议”、“就业制度”等等学生签过的文件,公司在学生签字后会全部收走,学生维权甚至会无直接证据支持。

综上,建议:同学们应该提高防范“培训贷”的意识,无论兼职或者投递简历、求职等,均需要提高警惕,万不可贪图“高薪”、“高待遇”。法律明确规定,任何工作单位不得扣押身份证件;企业可以对员工进行岗前培训,但培训费应由企业承担;防范所谓的入职企业以员工的名义进行各类的借贷行为(包括以员工名义办理信用卡,信用卡由企业支配)等。

防范被骗要比被骗后维权更具有可操作性和现实意义,同学们一定要多思考、多观察、多防范。但如果一旦意识到可能被骗,应当立即告知老师、家长或者直接报警,寻求帮助,万不可因为害怕而忍气吞声,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或者人身危害。